开启联合攻关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 | 作者:中国环境报 | 发布时间: 666天前 | 3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


近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黄河中心)组织召开了主任办公会暨总体专家组联席会,与会代表就怎样更好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探讨。


为何采用联合攻关的模式?


“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突出,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缺乏协同攻关模式与长效支撑机制,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和组织方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会专家们指出。


与会专家们表示,黄河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和技术团队资源相对分散,科技资源共享不足,科技创新平台规模较小,成果转化应用相对缓慢,集中攻关能力较弱,难以有效支撑解决黄河生态保护重大科学问题。


“这就需要各方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建设一支面向黄河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攻关团队和国家级科技支撑力量。”有专家表示。


这种模式在生态环境领域已有尝试。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成立,15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28支跟踪研究团队进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进行污染来源解析与成因分析,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2018年,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成立,269家共建单位、近5000名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究,组建58个工作组深入长江沿线58个重点城市开展驻点跟踪研究,围绕长江保护修复需求,重点突破了以磷为核心的污染源解析、过程模拟和治理技术的研发,为长江水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两次探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此次黄河流域的保护修复也采取了类似的模式,有利于打破组织、区域、信息、技术和学科等多个方面的壁垒,从而破解长期以来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和管理碎片化的难题。


针对现阶段症结所在,实施方案指明了哪些方向?


“过去十年,我国在黄河流域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如生态脆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固体废物产量较大,产业结构偏重、入河负荷大等。这需要我们开展联合攻关逐一突破。”有与会专家指出。


会上,专家们听取了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


记者了解到,面向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以集成应用研究为主,重点围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策略、“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和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解决方案6大板块开展联合攻关。


“通过六大板块展开相关工作,将有助于我们摸清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底数与退化成因,从而提出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流域高质量发展模式,形成‘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提交黄河治理国家重大战略报告,在重点区域开展综合示范。”与会专家们表示。


专家组认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总体合理,研究目标明确,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下一步,黄河中心将继续发挥联合研究、协同攻关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